易和文化
一、事务所文化建设背景——从结构特点到合伙人的思考
北京市易和律师事务所成立于2002年5月,是一家中等规模、专业分工、公司化管理的综合性事务所。易和所成立以来,人员构成呈现出青年律师多,资深律师少;外地律师多,本地律师少;无案源律师多,有案源律师少的特点。在这样的人员结构特点下,面临北京市律师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为使事务所取得长足的发展,易和所原创合伙人开始深入思考——我们的业务来源于何处?何种服务以及如何服务才能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我们提供法律服务的最终目标又是什么?
本着承担起中国社会法治建设责任的使命感,凭借对律师行业现状的观察和思考,经过无数次的所内文化沙龙,原创合伙人最终为易和的发展确立了“三大愿景”,即“以我们的服务推动法治化进程,以我们的诚信树立律师形象,以我们的平台培养法律精英”,并以此为核心形成了事务所服务宗旨、所训、所徽等一系列核心文化。
此后,以“三大愿景”为核心的易和文化,成为易和人对律师事业的共同价值观,理想追求和发展灵魂,推动着易和所持续健康发展。从确立易和愿景和文化核心,经历工匠精神培育和服务品牌锻造,目前易和已形成律师事务所、全国政府法律服务联盟、公共机构法律风险防范服务中心三大平台为基础的文化推动律师事务所发展模式。将服务产品与社会法律服务需求相融合,将执业标准与客户的发展战略相融合,将律师职业规划与团队发展目标相融合。易和文化在律所发展中也不断融通升级。
二、事务所文化建设与事务所发展的关系
(一)文化建设引导法律服务方向
在确立了“以我们的服务推进法治化进程”的发展理念后,易和所提供法律服务的对象和内容得以明确——即,紧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所引发的法律服务需要,以推动法治化进程,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交往秩序为目标,研发并提供法律服务产品。
故此,每年党代会及两会后,易和所都要组织合伙人共同学习党中央的重要文献以及中央和北京市的政府工作报告,深入了解党和政府当年的工作重点和近期的发展规划,从中发现新的社会法律服务需求,沿着党和政府的政治经济布局对事务所法律服务产品进行定位并确立业务拓展的方向。
1、根据党中央整顿和规范劳动力市场的工作部署,开发劳动专项法律服务产品,在积极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同时实现律所业务新发展。
2005年,党中央作出进一步规范劳动力市场的工作决议,易和人便结合易和劳动部主管合伙人吴颖萍律师在参与劳动合同法立法工作中所了解的立法动向着手研究符合外资、国有、民营、事业单位等各类型企业用工特点的全套劳动用工管理制度,研发与新法实施相适应的劳动法律服务产品,并且在新法实施后积极向外推广,开拓出了易和劳动法律服务的优良品牌产品。
2、依托北京市重点新城建设的战略部署,研发土地一级开发拆迁项目全流程法律服务,协助区县政府推进依法拆迁,为事务所发展拓展新的新闻中心。
2010年,北京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制定了关于“加快重点新城建设,集中力量聚焦农村”的战略目标后,易和所房地产部随之研发了土地一级开发拆迁项目全流程法律服务产品,并先后承接了本市多个区县的数十个土地一级开发项目,其中包括北京市怀柔区雁西湖国际会议中心等多个具体广泛社会影响的土地一级开发项目。近年来易和的土地一级开发业务已经遍及到浙江、内蒙、吉林、辽宁、新疆等多地,实现了依法拆迁,和谐拆迁。
3、按照党和政府加大依法行政力度,全面推进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的工作部署,积极研发政府法律服务产品,为政府依法行政提供有力支撑。
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加大了依法行政的力度,要求各级政府普遍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面对政府的法律服务需求,易和积极调配专业力量,通过对十余年来政府法律顾问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提炼,结合新时期的政府职能定位,研发出了一系列的政府法律服务产品,获得了各级政府机关的一致好评。
(二)文化建设保障诚信体系建立
有了优质的服务产品,没有良好的服务诚信体系,长期发展依然不能实现。易和人认为律师责任心的高度,决定了客户对易和服务的认可程度;律师诚信体系的建立,决定了律师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评价,进而决定了律师行业的发展。
在“以我们的诚信树立律师形象”的要求下,易和所推出主动式法律服务的概念,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服务监督机制,并以此不断深化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
1、以主动式法律服务模式,不断深化服务内容,拓展服务领域
在长期提供法律顾问服务的过程中,易和律师形成了主动分析客户需求、帮助客户预测风险,主动提供客观准确的法律建议、建设性的争议解决方案,并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法律需求不断进行法律服务新领域的深入研发的工作模式。
2、以完善的服务反馈监督机制,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树立诚信形象
为严格监督服务质量,易和所始终坚持实行“助理到主办,主办到合伙人”的工作衔接及审核机制,并在行政部设置监督举报电话,随时接受客户的意见反馈。此外,易和所对外公开收费标准以及诉讼与非诉的管理制度,接受客户及司法局监督。
(三)文化建设保障律师行业传承
律师行业需要传承,易和需要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只有加强青年律师培养,才能保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以易和平台培养法律精英”的易和愿景下,易和所建立了完善的青年律师培养机制和晋升机制,以合伙人带主办,主办带助理的模式,加强对青年律师执业规划的引导及业务指导,以从助理到主办到合伙人的阶梯式发展渠道以及合伙人60岁强制退伙制度,保障青年律师的发展空间。
1、加强青年律师的业务培训
为将所内常态化的青年律师培养工作转化为制度化的培训机制,2006年在易和党支部的倡议下,易和成立了“易和业校”,2012年6月正式改名为“易和学堂”,每年按照培训计划为青年律师提供律师实务指导及法律基础知识培训;同时,建立了“易和培训基金”,支持和鼓励所内青年律师参加各类社会培训,提升执业技能。此外,部门例会、入所培训等常规的培训项目都极大的提升了青年律师的实战经验和成长速度。
2、加强对青年律师的品德及素质培养
易和所坚持连年组织拓展培训,借以帮助青年律师发现自身性格中的弱点和不足,并帮助青年律师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提高和改进。同时,易和所倡导青年律师应当具有悲天悯人的胸怀,从行业出发勇于承担扶危济困的社会责任。易和连续多年赞助“全国青年律师论坛”,连续十年赞助律师业内的专业杂志《律师文摘》,引导易和青年律师充分关注行业发展,树立责任意识。
3、加强发挥所内业务明星的带动作用
每年中期、年末易和都要求律师结合一年来思想、业务的成长做出深刻的总结,总结形式包括总结会、论坛、辩论赛、论文赛等等,通过总结内容评选出当年的“业务明星”和各个专业奖项。十年来,易和涌现出“专业创新”、“深度思考”、“公益事业”、“最具潜质”等明星律师百余人次,通过表彰各类法律服务工作的积极分子带动更多的易和人前行,同时易和下一年度新的业务拓展项目也往往从律师们的一篇篇论文中而来,循环作用进一步推动了律所业务发展,实现了业务发展的可持续性。
(四)文化建设强化协作奉献和事务所管理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是现代企业管理学中日益重要并被广泛关注的课题。在易和“三大愿景”为核心的易和文化的推动下,易和所打造了一个有着共同理想价值和职业信仰的优秀律师团队。
1、以共同的事业追求凝聚人心
合伙人之间协商并能够达成一致而建立的管理规则,能够成为全体律师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依靠的就是易和人对于易和文化价值的认同和尊重。所谓“人心齐,泰山移”,在易和愿景的鼓舞下,易和事业拥有了长期发展的无限动力。
2、以丰富的文化活动凝聚团队
“团队凝聚力”是任何一家企业、一个律师事务所所不可或缺的,易和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文化建设的同时,打造了一个团结协作的坚强团队,成为易和的核心竞争力。易和成立了各种业余活动团体,通过各种活动的积淀,易和人在北京市司法系统,以及市区律协组织的各类文艺汇演、体育竞赛、辩论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三、事务所文化建设的意义
以文化建设为核心树立的易和三大愿景——以社会需要为根本研发法律服务产品,以高度责任心建立诚信体系深化主动式服务,以青年律师培养实现业务传承和发展,是一次以文化建设为核心推动律师事务所发展的创新与实践,是实现事务所规范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文化是一种力量。一个民族,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历史、现实与未来;一个行业,同样需要文化的支撑,才能拥有基业长青的前程。